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正文

学习园地

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评论精选----历史的庄严

2005-06-04 
历史的庄严
张志忠

      历史有它自己的庄严。尽管时光流逝,日月更替,但是,历史自身并不是舞台上的时装模特儿,可以任由时装设计师依照个人喜好和时代崇尚任意变换其流行的款式和色调。恰恰相反,当今天的社会生活使人们越来越务实,越来越看重切近的功利目的,而逐渐遗忘或者『戏说』历史的时候,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并且采用一种容易被普通读者所接受的方式使之得到普及,便成为当务之急。历史不容亵渎,尊重历史正是因为珍爱今天。
  
      我的这种感慨,是缘自新近所读的表现八路军英勇抗战的四种书:《铁流东进———八路军一一五师征战记》(魏碧海著)、《太行雄师———八路军一二九师征战记》(傅建文著)、《晋绥鏖兵———八路军一二○师征战记》(冯捷著)、《陷寇汪洋———晋察冀军民战寇记》(李金明著)。它们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纪实丛书》中的一大板块,各有其侧重描绘的方面,又相互联系相互呼应,勾勒出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主战场之一,华北及山东地区的抗日斗争之历史风貌,展示了八路军健儿在中共和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深入敌后,放手发动广大群众,掀起全民抗战的洪波巨澜,使侵略者陷身于人民战争的大海汪洋的壮阔画卷。读这些书,民族的浩然正气,厚重而深沉的历史感,油然而生,久久萦绕。
   
    中国古代的哲人孟轲说过,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道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上述几部作品所展现的,正是这种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劣势转变为优势,弱小成长为强大的战斗历程。由陕北出征山西的八路军,编制只有三师,实力不过数万,武器装备落后,比起来势汹汹的日军和队伍庞大的国民党军队来,都是处于明显的劣势的。然而,就是这样一支不起眼的队伍,首战平型关奏捷,黄土岭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百团大战威镇海内外,开辟和发展了晋察冀、晋绥、山东等抗日根据地;在日军和顽伪军的军事压迫、反复清剿和扫荡,在经济上的封锁和围困,在国民党军队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逆流频频袭来腹背受敌等等困难条件下,在严峻的考验和关乎生死存亡的搏斗中,愈战愈勇,愈战愈强,不只是为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还为日后的解放全中国的伟大进军奠定了胜利的根基。这一切奇迹之所以发生,其奥秘就在于,这是一场顺乎民心、合乎正义的民族战争,它必然地得到了亿万民众的衷心拥护和踊跃参加,并由此生发出不可战胜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陷寇汪洋》『风云篇』中所描写的强敌入侵之际河北各地各界民众的抗日大起义,人民自卫军、回民兄弟、冀东工人的揭竿而起,两万义军围攻河间城,十万人民的大暴动,其气势是何等磅礴,其意志是何等刚烈,真是又一次地证明,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太行雄师》中所表现的空宝清野围困沁源县城,几万民众响应我军号召,背井离乡逃离县城和城郊,承受经济上的物质上的巨大损失,忍受寒冬数九和粮食匮乏的困难,坚持一年之久,则体现出深明大义的民众为民族作出何等自觉的自我牺牲。唯有民魂是最可宝贵的,鲁迅先生如是说。以广大民众的支持和拥护为依托,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战略决策为指导,以八路军的英勇善战流血牺牲为砥柱,这才是战争的命脉所系,胜负所倚吧。
   
    上述作品值得称道的又一点,是它们对于纪实文学风格的各自探求。在共同的题旨下进行创作,容易产生大同小异的弊端,却也会激起作家们同题竞赛的竞争意识。他们不只是在题材的层面上掌握了各自描写对象的区别,更在写作风格上体现出各自的追求。
  
《人民日报》〔19950916〕
 

关闭

地 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1255号

邮 编:250300

︻官


信︼